首页 > 健康> 高血脂患者如何科学饮食?

高血脂患者如何科学饮食?

作者: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2023-09-27 14:38:38 健康 26830次

人们对“三高”并不陌生,尤其是血脂高,那么,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血脂高呢?高血脂患者在生活中又应该怎样科学饮食呢?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高血脂。高血脂主要是通过血液检查判断。如果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的含量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过低,那么就可能被诊断为血脂异常,俗称高脂血症。根据空腹静脉血清检测指标,血脂异常可分为5种: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TC)≥5.2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TG)≥1.7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上述血脂指标一项及以上异常可诊断为血脂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脂并不是胖人专属。最新发布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指出,中国人群甘油三酯水平随着中国人口肥胖率升高而逐年升高,成年人中1.7mmol/L≤甘油三酯<2.3mmol/L者占比为12%,甘油三酯≥2.3mmol/L者占比已经超过15%,超重与肥胖人群中约一半合并了高甘油三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39.1%合并高甘油三酯。其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控制不住的体重增长是造成高血脂最重要且可以改善的因素。

有一部分体重正常或者消瘦的人群,因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出现了高血脂。消瘦的人如果饮食不健康(如过度摄入脂肪和糖)、缺乏运动等,身体会将脂肪储存到内脏和其他组织,这被称为异位脂肪沉积,同样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包括胰岛素抵抗和高血脂。所以不要羡慕那些天天吃炸串烧烤、喝啤酒奶茶也长不胖的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虽然不会体现在他们的体重上,但一样会损害他们的健康。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成人高脂血食养原则和建议》中强调了生活习惯对血脂的改善作用。

运动。重点推荐高血脂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能最大限度消耗身体中的脂肪。

详细说说科学的饮食。

饮食的主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摄入,每日推荐摄入量为:总推荐摄入量(kcal)=[身高(cm)-105]30(kcal/cm)。

油和脂肪推荐。尽量选择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代替猪油、牛油、棕榈油等(饱和脂肪酸),避免摄入反复使用的油(反式脂肪酸)。有胰腺炎风险人群需更严格控制总脂肪摄入,日常饮食中不要食用油炸、带肥肉的猪肉和奶油蛋糕、起酥饼干、奶茶等。

omega-3脂肪酸补充。omega-3脂肪酸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稀酸(DHA)和-亚麻酸。处方级高纯度的ome-ga-3对TG的降低幅度可达到25%~30%。日常生活中可服用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品补充剂或者保健品,可将食用油换成含亚麻酸的亚麻籽油。甘油三酯<5.7mmol/L的患者可以适当摄入坚果,坚果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其中omega-3脂肪酸有利于稳定血脂。甘油三酯≥5.7mmol/L的患者应减少坚果的摄入。

主食推荐。全谷物、粗粮、杂豆,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且血糖生成指数低;避免摄入精制的白米白面,以及加了大量糖的食物。

蛋白质推荐。可以适当增加高蛋白质低脂肪食物(水产、海产、豆制品)的摄入。每周摄入鱼类至少2次或300~500g。

限酒和戒酒。建议甘油三酯<5.7mmol/L的患者限制饮酒,酒精摄入量<30g/d;甘油三酯≥5.7mmol/L的患者需完全戒酒。

食物搭配。合理搭配食物,可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使其不致在体内积蓄,还可以促使体内多余脂肪的排出,从而达到预防高脂血症的目的。多吃富含钾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菠菜、芹菜、竹笋等。钾能促进胆固醇排泄,从而减少胆固醇吸收。

成人高脂血症人群推荐食物名单。

谷薯类。糙米、全麦面粉、玉米、青稞、荞麦、黄米、燕麦、小米、高粱、藜麦、红薯、紫薯等。减少黄油面包、糕点等高能量加工食品,以及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的摄入。

肉类。鱼虾类、瘦肉、去皮禽肉等,减少肥肉、加工肉制品、咸肉、鱼籽、蟹黄、鱿鱼、动物内脏等食品的摄入。

蛋类。鸡蛋、鸭蛋等,减少咸蛋等。

奶类。脱脂奶、低脂奶、鲜牛奶、低糖酸奶等,减少奶油、黄油等。

大豆及制品类。黄豆、黑豆、青豆、豆腐、豆腐干等,减少油豆腐皮、豆腐泡等油炸豆制品。

蔬菜水果类。主要指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腌制蔬菜和添加糖高的水果制品。

食用油。紫苏油、亚麻籽油、核桃油、橄榄油、茶籽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豆油、花生油、青稞胚芽油等,减少棕榈油、椰子油,猪油、牛油、羊油及其他动物油。

调味品。低钠盐(每日不超过5g),减少酱类、腐乳等高盐调味品;红糖、白糖、糖浆等。(覃丹露)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