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吃> 包糍(包糍的来历)

包糍(包糍的来历)

作者: 有酒辛烈 2024-01-09 10:20:48 小吃 6039次

春社,邵武农村家家户户都包着“社糍”,又名“包糍”,形似水饺。 用来包馅的皮不是用小麦粉,而是用米和“水曲”做的。

具体做法是:取粳米,将籼稻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再放入大量野外采摘的草(学名为“水曲”的鼠曲草)的墨水膏。 磨好后放入锅内煮至半熟起锅,在砧板上揉成面团均匀的米块,

之后分成鹌鹑蛋大小的米块,裹上薄薄的皮,裹上馅,蒸熟后食用,因此也被称为“米饺子”。 春社这一天的包糕馅很讲究,用好的冬笋、培根、熏豆干、芋头、香菇

包糍(包糍的来历)

用(又称荞麦面)等做成馅,蒸出来的包糕,油而不腻,一口吃下去,汁液沿着嘴角流出,两人的食欲就会变得旺盛。

包糕不仅味美如玉,而且是药膳。 由于米糊中添加的“水曲”,甘平无毒,功能困难,可入内,化痰止咳,年糕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包糍还有另一个作用。 春社吃了“包糍”。 竹笋被称为“春笋”。

不要随便挖; 另外,直到工作日,竹笋还被称为冬笋,大家都可以挖。 这无形中保护了毛竹的生长和繁殖。

吃包糕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直到现在,只要邵武每天都能吃包糕。

声明:刊登本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意见或证实其说明。 例如,如果文章侵犯了你的权益,你可以联系客户服务部门处理。

网站分类